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十三五”以來,我國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從2015年的1.42萬億元,提高到2021年的2.79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R&D經費投入強度從2015年的2.07%,提高到2021年的2.44%,接近OCED國家疫情前2.47%的平均水平;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我國排名從2015年的第29位,提高到2021年的第12位等。與此同時,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方式持續改進,“揭榜掛帥”“賽馬”、科研經費包干制、賦權改革、容錯機制等系列措施陸續出臺或試點,科技人員的活力和潛能不斷釋放。
孟洛明教授調研發現,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及面臨的問題時指出:“關鍵領域創新支撐能力不強?!敝饕憩F在我國R&D經費投入在效能方面仍有不足。例如,雖然R&D經費投入強度,我國已經同主要發達國家相當,但科技進步貢獻率遠低于主要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2020年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為60%左右,而主要發達國家為80%左右)等。
因此,在“十四五”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僅要增加R&D經費投入,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提高R&D經費的效能。提高R&D經費效能的關鍵之一是提高科技項目特別是重大科技項目的立項質量。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三、2022年政府工作任務”中指出:“改進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管理方式?!?/p>
針對以上問題孟洛明教授建議:
第一,對國家科技計劃中重大項目立項增加后評估環節。在項目實施完成后,結合項目實施結果對立項進行后評估,特別是要從創新驅動發展的角度,重點評估經費投入的效能。項目立項的后評估工作,不僅可以保證項目立項質量,而且對其他立項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鑒作用。
第二,出臺科技項目立項專家責任制。一要明確參加評審專家的責任,參加論證的專家要事前告知責任;二是參加論證的專家要事前告知質量管理措施,在項目實施完成后,結合項目實施結果對立項結論進行后評估。
第三,完善科技項目立項評審程序。一要保證立項評審會的時間,使參會專家有充足時間閱讀資料;二要采用立項質量后評估,立項評審只是立項的一個環節,為了保證完整性,建議采用項目方式進行立項管理。

孟洛明,男,教授,長期從事通信網、網絡管理和通信軟件方面的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率先在國內開展系統化的網絡管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次、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次;研究成果被完整采納為7項國際標準;三次應邀在國外舉行的國際會議作了大會特邀發言?,F任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專職常委、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網絡管理與運營支撐技術工作委員會主席、中國通信學會通信軟件技術委員會主任、CIC/WFEO(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信息與通信委員會)委員等。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帶頭人,北京市先進工作者,信息產業科技創新先進工作者等稱號,全國政協委員。